9789869354943.jpg

爸媽,可以安靜聽我說嗎?

  • 出版社 采實文化
  • 作者 未分類
  • ISBN 9789869354943
  • 分類
  • 庫存 0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110.0
加入欲購

你真的有把孩子的話「聽進去」嗎?聽完之後,講道理、說教、搶話都是「無效傾聽」!其實,孩子只是希望你能「用心聽」資深心理諮商師教你,讓親子關係從「不敢說」到「無話不說」的傾聽溝通課

  ◆孩子越大話越少?說粗話、情緒暴走、意志消沉……  建立雙向的親子溝通模式,從「正確傾聽」開始  孩子上了國中,每次對話他只會回應「嗯」或「沒有」?  想要幫忙孩子,但是孩子卻因此大發飆,或只會說「很煩!」、「走開啦!」  父母是不是總覺得孩子長大,話變得越來越少。其實,導致這種冷漠的親子關係最大原因,都是因為父母沒有「正確傾聽」。有時孩子只是需要父母「好好的、安靜的」聽他說話,說教、責備、敷衍、搶話……都不算是真正的傾聽,請父母檢視自己是否正用這些「假聽」方法在聽孩子說話:  【錯誤1】只聽「自己想聽的話」  只對「自己想知道的事情」感到關心,例如當孩子提到他最近熱衷的電玩遊戲時,你卻回應:「不用說這個了,說說今天學校發生了什麼事吧!」  》》》這樣並不是在享受和孩子對話的樂趣,而是打斷孩子的話,開始進行「確認」,久而久之孩子便會覺得「我的事微不足道」,因而慢慢失去自信。  【錯誤2】雖然有回應,但其實根本沒聽進去  當孩子努力表達想法時,有些家長連孩子的臉都不看,只是敷衍回應「嗯、嗯」。這種狀況多出現在家長較為忙碌的時候。例如:  孩子:「那個啊,小舞買了新的鉛筆盒喔,超可愛的!」  家長:「哇,這樣呀!」(但是沒看孩子的表情,不停地折衣服)  》》》像這種根本沒有眼神接觸的聆聽,是一種表示「對對方的話沒興趣」的態度,這樣會導致孩子覺得父母不關心自己。  【錯誤3】總是不知不覺搶了孩子的話  孩子說話時,有時會找不到適當的措辭,這時不少家長會說:「你要講的應該是這個吧?」,或是把孩子想說的話「搶先一步說出來」。  》》》即使家長推測孩子的話是出於好意,但是對孩子而言,這樣並無法得到「完整傳達自己想法」的感覺,同時也會在不舒坦的狀態下結束對話。  【錯誤4】明明是在聽孩子說話,卻不知不覺變成了說教  有些父母總是在孩子說話說到一半時,開始像機關槍似的對孩子唸個不停,例如:  「我覺得你那喔!你應該要……」這時父母的立場便再也不是「聽孩子說話」,而是變成「對孩子說話」。  》》》如果孩子一開口說話,就立刻到批評責罵,孩子就會再也不想說話,同時也會覺得自己本身遭到否定。  ◆孩子獲得「被聆聽」的滿足,就能正向成長  本書作者為日本知名的傾聽諮商師,他認為「用心傾聽孩子」比用責罵或批評的方式,更能成為孩子的支柱。透過正確的傾聽可以增加孩子的「心理能量」,而「心理能量」就是一種能讓孩子「想要有所成長」、「想要成一個更好的人」的力量,也可以說是行動力、實踐力。若是改變「傾聽的態度」來理解孩子的言語,那麼孩子就會出現這些變化:  1.孩子覺得「被認同」後,什麼事都想和父母分享。  2.做事情更有動力、主動積極,不再懶懶散散。  3.提昇自我肯定感、充滿自信,擁有一顆堅毅的心。  4.對學習、運動擁有豐富好奇心,勇於挑戰新事物。  5.孩子能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變得更獨立。  ◆「不說教批評,理解對方的所有情緒」是傾聽的第一步  作者從心理學的治療方法出發,提出正確傾聽的第一步就是「讓心變得透明」,也就是必須先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