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6269557059.jpg

在冰川消失之前

  • 出版社 果力文化
  • 作者 未分類
  • ISBN 9786269557059
  • 分類
  • 庫存 1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150.0
加入欲購



百年即如一瞬
在接下來的一百年內,
地球上的水將面臨劇烈改變,影響整個生態、以及我們愛的所有人:
冰川會融解,海平面會上升,全球暖化導致旱澇,
海洋酸化到五千萬年來從未見過的程度⋯⋯

「如果有個孩子在今天出生,並且活到我祖母的年紀——也就是九十五歲,
那麼在他有生之年,就會看到所有的這些變化。」
為了所愛之人與未來的孩子,作者寫下27個與冰川有關的故事,
是關於時間與水,
也是關於我們覺知與抉擇的故事。
本書出自冰島最知名的重磅作家安德烈・賽恩・馬納松之手。他於2019年一場「冰川告別式」寫下墓誌銘《給未來的一封信》引發全球媒體熱議——冰島的OK冰川,是世界上第一條被宣告死亡的冰川;世界第三大的瓦特納冰川,也將在我們有生之年消融不見……然而作者卻發現,即使全球科學家早以數據警告,冰川消融將使我們這個世代成為氣候難民、水將引爆地緣政治與戰爭,這些警語卻像「白噪音」一般消融在環境之中,因為人們無法感受到時間的尺度與速度。
這一切,難道都是無法避免的嗎?為了讓所愛之人與未來的孩子,仍能在冰川消融之前看見聽見這曾被視為永恆的「白色巨人」,進而為自己與地球命運做出即時的抉擇,他決定尋找新的語言——他不直接寫氣候變遷,而寫「時間」與「水」與「神話」。
「我進入一道神秘的門檻,就像所謂的精靈石頭,據說就是冰島『隱匿族』居住的地方。這裡收藏著北歐傳奇的羊皮紙手稿⋯⋯」
冰島,是北歐神話創世之地,擁有火山、冰原地形,是冰與火之地,啟發了托爾金《魔戒》、華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凡爾納《地心歷險紀》、電影《雷神索爾》等經典創作。作者帶著我們進入神話的時間與傳奇世界,看遠古人類如何理解冰川與大自然:
——原來,世界起源自一頭母牛,她的四個乳頭分泌出冰川一般的雪白乳汁,餵養萬物;
——訪問達賴喇嘛時,發現印度與西藏也有「宇宙之牛與四個乳頭」的傳說,「宇宙之母,其白如霜」正是源自喜馬拉雅山的白色冰川;
——作者與地質學家同時發現,千年神話竟然可以對應出冰川真實的地理位置;然而這曾被視為永恆與生命起源的白色巨人,正在消融⋯⋯
「Sól tér sortna sígur fold í mar
太陽昏暗,陸地下沉,天上閃亮的星星消失,巨大的灰燼燃燒,烈焰吞噬天空!」
作者在幾乎像是一本魔咒書的羊皮紙上,辨識出上面這一段古老的花體字——這段古文就是著名北歐神話「諸神的黃昏」(Ragnarök),早在七百年前,就以烈焰與洪水預言了今日氣候變遷引發環境災難的世界末日景象!
今日的我們,已然進入人類世(Anthropocene),讓地球完全脫離了地質速度,直接以人類的速度產生變化,百年即如一瞬。正如「諸神的黃昏」描繪一連串災難巨變將造成諸神死亡和地表下沉,幾乎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神話裡,依賴石油的人類文明就像是爆發的火山——我們是否成為了死神,我們這個世界的毀滅者?
「冰川是一份冷凍的手稿。讀懂冰川,就讀懂地球與自然的軌跡。⋯⋯
而我們將是最後一個能夠拯救地球免於不能回復的毀滅的世代。」
作者另闢蹊徑切入環境議題,採取北歐獨特的薩加(Saga)文學傳統,以27則與冰川有關的小故事,織出一幅有如「缂織壁畫」的生態啟示錄,為傳統自然寫作開闢全新篇章。書中除記錄與冰川、海洋和氣候各領域科學家的訪談,也寫下自己潛進海裡緬懷在巴黎協議後死去的珊瑚礁群;兩度與達賴喇嘛對談,從北歐神話故事談到冰川、從時間講到原諒、從自然聊到家園;更融入個人與家族、歷史與神話故事⋯⋯
氣候變化的挑戰不僅與科學有關,更與人類的想像力、同理心和勇氣有關。如果說葛莉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是喚醒世人的憤怒之聲,作者就是帶領我們穿越過去、正視現在、展望未來並採取行動的引路人。
本書特色
★ 廣受國際矚目,已翻譯為 29個語種;BBC據此題材拍攝紀錄片
★ 收錄珍貴歷史圖片與插畫,生動展現冰川風貌、北歐與印度神話中「宇宙之母」的象徵
★ 作者為冰島最具代表性作家,突破科普/自然寫作既有框架,巧妙運用北歐薩加(Saga)
文學傳統,以27則故事,精巧交織北歐神話、自然探勘、家族故事與冰川紀事。
好評推薦
王盛弘 作家  
林大利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黃貞祥 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   
廖偉棠 作家‧詩人

 

作者

安德烈・賽恩・馬納松(Andri Snaer Magnason)
冰島重磅作家,寫作類別橫跨兒童文學、成人小說、詩、劇本、散文等,其著作至今已在 35 個國家出版。曾三度以童書、劇本、人文寫作榮獲冰島最高榮譽文學獎與多項國際獎項,2021年甫獲冰島國家廣播獎之作家獎。
譯者簡介
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賣譯為生逾二十年;國立中山大學外文研究所碩士。曾任電視台國際新聞中心編譯、組長、主編。譯作有《湖濱散記》、《西雅圖酋長宣言》《這不是英語:從語言看英美文化差異的第一手觀察誌》、《愛的哲學課》、《性別的世界觀》、《物競性擇:你可以從動物身上得到什麼樣的「性」 啟示》、《喂,有人在嗎?》、《非虛構寫作指南》、《你該殺死那個胖子嗎?》、《愛的哲學課》等三十餘本。

 

目錄

01【作者序】祝你躬逢「盛世」
02小寶藏
03未來對話
04投影片
05上帝之廣袤無垠中的萬物俱寂
06作家障礙
07講故事
08我們不了解的詞彙
09尋找聖牛
10聖人來訪
11來自錯誤之神的啟示
12回到過去
13鱷魚夢
14現代神話
15 北緯64度35分378秒,西經16度44分691秒
16宇宙之母,其白如霜
17告別白色巨人
18蒸氣機之神
19文字障礙
20看見藍海
21也許什麼事都沒有
22在達蘭薩拉的會客室訪問達賴喇嘛
23母親的乳汁
24瑟布賈納森鱷
25二0五0年
26未來對話
27現代「靜止」啟世錄

序/導讀

作者序
祝你躬逢「盛世」
「注意你注意到的事。」——索瓦多・索斯坦森(Thorvaldur Thorsteinsson, 冰島作家、劇作家和視覺藝術家)
每次有海外訪客來到雷克雅未克時,我總是開車載著他們到博爾加頓街(Borgartún)——我稱之為「夢碎大道」的一條街——指著霍菲迪樓(Höfdi)給他們看,那是一棟白色木造建築,正是雷根與戈巴契夫在一九八六年會面之地,許多人將這棟房子與共產主義終結、鐵幕落幕聯想在一起。而最靠近霍菲迪樓的建築物,則是一個黑色的方型結構,全由玻璃帷幕與大理石材打造而成,曾經是克伊普辛銀行(Kaupthing Bank)的總部。克伊普辛銀行在二00八年破產倒閉,是資本主義史上第四大破產案——不只是以冰島總人口的人均數來說,也是以美元淨值而言:兩百億美元。
我無意在別人的傷口灑鹽,只是覺得驚訝,沒想到在我中年之前,就已經目睹了兩大信仰體系的垮台: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此二者皆由位居體制、政府和文化頂端的人物護持,這些人受到尊崇的程度與他們在金字塔尖端的位置成正比。在這些體系深處的人,始終保持風光的門面,直到吞下最後的苦果。一九八九年一月十九日,東德的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艾里希・何內克(Erich Honecker)說:「這堵牆在五十年內都會屹立不搖,再過一百年也是一樣。」當年十一月,那堵牆就垮了。二00八年十月六日,克伊普辛銀行總裁在該銀行收到冰島中央銀行的緊急貸款後,還在電視訪問中說:「我們的確營運得很好,中央銀行可以放心,這筆債絕對收得回來……我可以毫不遲疑地跟你說。」三天後,克伊普辛銀行就倒閉了。
當一個體系崩壞,語言就失去了定錨;原本應該概括現實的文字,頓時變得空洞,懸浮在半空中,不再指涉任何事物。教科書在一夜之間遭到淘汰,過度複雜的階級制度也逐漸消失。人們突然覺得找不到合適的詞彙來說明符合他們現實的概念。
在霍菲迪樓與克伊普辛銀行的舊總部之間,有一片綠地;中間是一片不起眼的樹林:只有六株雲杉與一些毛茸茸的柳樹灌木。我躺在樹叢裡,就在兩棟建築物之間,仰望著天空,忍不住揣測下一個崩壞的體系會是哪一個,又會有哪一個大創意落地生根。
科學家已經告訴我們:生命的根本──也就是地球本身──已經在崩壞之中。二十世紀的主要思想就是認為地球與自然皆是平價且取之不盡的原料來源,人類認定大氣可以持續不斷地吸收排放的氣體,海洋可以毫無止境地吸納廢棄物,土壤只要持續施肥就可以不停地重生,各物種的動物也會不斷地遷徙騰出空間,讓人類開墾殖民。
如果科學家對於海洋與大氣的未來、對於氣候體系的未來、對於冰川與海岸生態體系的未來所做預測是精確無誤的,那麼我們就必須思考有哪一個詞彙可以概括這些龐大的議題。什麼樣的思想可以處理這些議題?我應該閱讀什麼?密爾頓•傅利曼、孔夫子、卡爾•馬克思、啟示錄、可蘭經、還是吠陀經?要如何馴服我們的慾望?──這種消費與物質主義,無論用任何一種或是所有的衡量標準來看,都一定會超過地球的根本生命體系。
本書寫的是時間與水。在未來的幾百年間,地球上的水會產生在本質上的根本變化。冰川會融解,海平面會上升,全球溫度上升會導致旱澇,海洋會酸化到五千萬年來從未見過的程度。如果有個孩子在今天出生,並且活到我祖母的年紀——也就是九十五歲——那麼在他有生之年,就會看到所有的這些變化。
地球上最強大的力量已經背離了地質時間,現在改以人類的比例在變化。過去要數十萬年才會發生的變化,如今一百年內就會出現。這樣的速度簡直就是神話,也影響到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從根本影響到我們思考、選擇、生產或信仰的每一件事。眼前面臨的變化比我們心智平常處理的大多數事情都要複雜,這些變化超越了我們過去的任何經驗,也超越了我們賴以探索現實的大多數語言與隱喻。
以記錄火山爆發的聲音來做比喻吧。以大多數的裝備來說,錄下來的聲音都會變得模糊,除了噪音之外,什麼都聽不到。對大多數人來說,「氣候變遷」一詞無非只是白噪音。我們比較容易對較小的事情發表意見。我們可以理解失去一些寶貴的東西,可以理解動物遭到射殺,可以理解計畫的預算爆表、超過原本核可的金額。但是談到無限大、神聖不可侵犯、與我們生命根本息息相關的事情,卻沒有可以相提並論的反應,就好像大腦無法處理這麼大規模的事情。
這種白噪音騙了我們。我們看到新聞標題,以為理解其中的文字:「冰川消融」、「破紀錄高溫」、「海洋酸化」、「排放增加」。如果科學家說的沒錯,這些字眼所代表的意義,遠比人類歷史上到目前為止發生過的任何事情都還要更嚴重。如果我們充分理解這些字眼,就會直接改變我們的行動與選擇;但是這些字的意義,似乎有百分之九十九都在白噪音中消失了。
或許,「白噪音」不是一個好的比喻;這種現象更像是黑洞。沒有科學家曾經看過黑洞,裡面有上百萬顆太陽的質量,可以完全吸收光線。偵測黑洞的方法就是觀察黑洞以外的地方,觀察周遭到星雲與星體。同樣的,一旦討論到影響地球上所有水體、整個地球表面、整個星球大氣的議題,這個題目本身就巨大到足以吞噬所有的意義。因此,書寫這個主題的唯一方法就是跳過這個主題,書寫其四周左右、上下前後,深入過去與未來,既要科學客觀,也要有個人主觀,同時還要用到神話語言。我必須以不寫到這些事情的方法,來寫這些事,必須以退為進。 
我們活在一個思想和語言都已掙脫意識型態枷鎖的時代,我們生活的這個年代彷彿受到古老的中國詛咒──這個翻譯肯定不對,但是卻再適合不過了:「祝你躬逢『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