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89578654709.jpg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庶民文化的精神與戰爭世紀的轉變

  • 出版社 八旗文化
  • 作者 未分類
  • ISBN 9789578654709
  • 分類
  • 庫存 0 件 (總店)
  • 庫存 (更新中) (理工分店)
MOP $183.0
加入欲購


人類在漫長歷史中,經歷了「陸上帝國」――羅馬、蒙古、「海洋帝國」――大英帝國,接著在進入現代後,最終到了競相爭奪「空中帝國」寶座的階段,而現今被視為最強的「帝國」,就是美國。美利堅合眾國自建國以來,原本只擁有輕裝常備兵力,但進入二十世紀後,便開始踏上軍事化之途;到了二十世紀中葉,終於成為擁有世界頭號軍事力量的國家,其中尤以空軍力量為最。

美國的航空產業史,嚴格說來是在萊特兄弟成功試飛多年後才正式展開。弔詭的是,從政府到軍方,一開始並未全力支持這樣的庶民行動,這是因為美國向來以「神選之國」自傲,在一戰時期仍舊持有厭戰心態,相信憑藉東西兩面巨大海洋便能置身事外,軍力自然無法與歐陸各強國相比;直到發生珍珠港攻擊事件,美國才被迫改變參戰態度,而總動員體制的全面展開、「大型化、高速化、遠距離化」發展的航空兵力,以及制空論等學說的支持,都是美國走向空中霸權的原因。

本書正是從軍事社會史的角度來描述這段過程,為了不讓二十一世紀成為新的「戰爭世紀」,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這段尚未遠離的歷史。

■肩負起美國「航空文化」發展的,是來自民間的庶民力量。

 對天空的憧憬而誕生的航空文化,究竟如何催生軍事霸權?

如今我們所知的美國社會樣貌,是在十九末到二十世紀初的「世紀轉換期」,經過一連串變化所成形。其中,引導美國成為空中帝國霸權的航空文化,便在此時萌生於庶民社會:發明飛機的萊特兄弟,出身於北美中西部的自耕農家庭,屬於典型的新教徒;他們於一九○三年時,經過三年的實驗終於在偏遠的美國鄉下試飛成功,從自營工坊的工匠成為飛行英雄。一九二七年,完成紐約到巴黎不著陸飛行的移民之子林白,風靡大西洋兩岸,掀起了二戰前稱為「翼之福音」的飛行熱潮。

相較於菁英分子,美國最初的「航空文化」便是由萊特兄弟與林白代表的「庶民」所擔當的。十九世紀末,萊特兄弟的「飛行者號」首度讓人類飛上了天空;二十世紀初,飛行器快速發展,人類終於實現了「飛行之夢」。但是,庶民孕育的航空文化一旦進入軍事領域,便成為各國競相爭逐的戰場,最終更為人類帶來了名為「轟炸」的惡夢。

■總動員的另一面:鼓勵黑人與女性加入部隊。

 軍方重用與消弭社會歧視,雙重難題的漫長考驗。

在二次大戰期間,最能象徵美國在總動員方面的理想性嘗試之一,就是在黑人社群有組織地推動稱為「Double V」的宣傳活動:一方面鼓吹美國黑人以公民身分為國家的勝利貢獻己力,另一方面打擊種族偏見,促使黑人積極團結,以「打倒國內與海外戰場上的敵人」為目標,在種族歧視與戰爭上贏得「雙重的勝利」。

若把嚴重遭受歧視的黑人的自願性參戰,視為是二戰期間美國總動員體制的象徵,就不得不提另一個範例,那就是女性的動員。女性加入部隊的任務範圍,除了前線的戰鬥、包含補給在內的戰鬥支援任務,以及醫護兵的工作之外,幾乎遍及所有領域。

然而,軍隊中不只存在偏見和歧視,甚至還有嚴重的趨勢。女性隊員大多擔任文書工作,只為了讓男性從文書工作中解放、專心戰鬥,同時也能盡量避免女性隊員與男性士兵接觸,預防風紀紊亂。在這種情況下,「男」與「女」的領域被明確區分。但很有趣的一點是,當軍隊要向社會宣揚女性存在的必要時,經常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女性特質」和「男性特質」彼此交集的形象。

■思考未來的世界會走向何方時,首先應認識美國崛起的道路!

 分析當代圖像的背後意涵,從獨特觀點重新審視「戰爭世紀」!

 

空中戰爭是在一戰時開啟的,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航空兵力的質與量皆快速進步,使用方式也變得多樣化,發揮出足以控制戰爭趨勢的巨大影響力。空防理論也隨之而出現,美國逐步轉化成現在的「空中軍事大國」。

「戰略轟炸」的戰術便是在此時空背景下因應而生,使得許多人對二戰的印象,就是從空中降下的爆彈之雨將街道化為焦土。也因為航空路線的發達,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任何稱之為偏僻地區的地方。儘管航空創造出一個「大同世界」的願景,但也同時帶來一個恐怖的隱喻:「一個世界,或者全無」(One World or None)——因為透過航空,核子武器也能被搬運到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輕易摧毀該地。

從飛機的發明開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越戰、冷戰,九一一事件及中東反恐戰爭,軍用無人機捕殺賓拉登,作為戰爭世紀的二十世紀,也是美國作為空中帝國的世紀,並一直延伸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本書作者從文化學、社會學的角度切入歷史,回顧這個「非正式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除了引述文學、報導等文本資料,也分析許多圖像背後的文化意涵——例如:將夢想託付給飛行機械的「翼之福音」時代、圍繞「珍珠港」的巧妙宣傳、在越戰殉職的女性攝影師、「九一一事件」的社會性心理創傷等等,從獨特的視點和題材,重新凝視由美國主導的「戰爭世紀」。

====================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能夠帶給台灣讀者什麼啟示?

作者生井英考在書中說道:「對日本人來說,好像很瞭解、實際上卻意外地並不瞭解的,就是美國這個國家。」事實上,這點對於台灣來說也一樣。我們對真正的美國了解太少(可參考八旗的「美國觀察」書系)。本書並非從一般常見的政治史、國際關係史的角度,而是從文化史的面向,描繪誕生此一戰爭惡夢的「美國世紀」。其中美國的庶民文化精神和空中帝國的關係,非常值得台灣人省思。

本書的啟示是:

美利堅合眾國這個「非正式帝國」和歷史上的大多數「帝國」不一樣:它在十九世紀末被評為「天真的年輕國家」,其深厚的庶民社會裡保有對空中文化的巨大熱情。然而對空中文化的熱愛和成為空中帝國是二回事。

它被動參與的「戰爭的二十世紀」幾乎都和保護這個庶民文化精神有關。吊詭的是,美國本土二次被外來的空中力量所攻擊,一次是珍珠港事件,一次是九一一事件。所以,理解美國的回應方式,也應回顧型塑其帝國樣貌的空中力量,才能深入理解:美國為何可以成為牽動世界局勢的空中帝國,為何在今天可以發展出SpaceX這種私人航太公司。

====================

■來自日本講談社的全球史鉅獻

《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庶民文化的精神與戰爭世紀的轉變》屬於日本講談社紀念創業一百週年,所出版的「興亡的世界史」套書第20卷。這套書的出版是希望跳脫出既定的西歐中心史觀和中國中心史觀,用更大跨距的歷史之流,尋找歷史的內在動能,思考世界史的興衰。八旗文化引進這套世界史的目的,是本著台灣史就是世界史的概念,從東亞的視角思考自身在世界史中的位置和意義。

◆本書系由21卷構成,陸續出版中――

興亡的世界史──全書系書目

01《人類文明的黎明與黃昏》

青柳正規(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2《亞歷山大的征服與神話》

森谷公俊(帝京大學教授)──著

03《草原王權的誕生》

林 俊雄(創價大學教授)──著

04《迦太基與海上商業帝國》

栗田伸子(東京學藝大學教授)、佐藤育子(日本女子大學學術研究員)──著

05《地中海世界與羅馬帝國》

本村凌二(東京大學名譽教授)──著

06《絲路、遊牧民與唐帝國》

森安孝夫(大阪大學名譽教授)──著

07《伊斯蘭帝國的吉哈德》

小杉 泰(京都大學教授)──著

08《凱爾特.最初的歐洲》

原 聖(女子美術大學教授)──著

09《義大利.海洋城市的精神》

陣內秀信(法政大學名譽教授)──著

10《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

杉山正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著

11《鄂圖曼帝國五百年的和平》

林 佳世子(東京外國語大學教授)──著

12《亦近亦遠的東南亞》

石澤良昭(上智大學特任教授)──著

13《印加與西班牙的交錯》

網野徹哉(東京大學教授)──著

14《歐洲霸權的光和影》

福井憲彥(學習院大學名譽教授)──著

15《搖擺於歐亞間的沙皇們》

土肥恆之(一橋大學名譽教授)──著

16《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羽田 正(東京大學教授)──著

17《大英帝國的經驗》

井野瀨久美惠(甲南大學教授)──著

18《大清帝國與中華的混迷》

平野 聰(東京大學教授)──著

19《大日本‧滿洲帝國的遺產》

姜尚中(東京大學名譽教授)、玄武岩(北海道大學准教授)──著

20《空中帝國.美國的二十世紀》

生井英考(立教大學教授)──著

21《人類該往何處去?》

大塚柳太郎(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應地利明(京都大學名譽教授)──等著